news,

数据和NFT的关系是什么?

Jessie LI (李格) Jessie LI (李格) Follow Sep 27, 2021 · 1 min read
数据和NFT的关系是什么?

前言

最近写了一个twitter thread[1],讨论NFT和数据的关系,

Q1: 我想知道程序如何书写context?在NFT这里是怎样的?

Q2: 现在欠的火候是,NFT到底能干嘛,不仅是创作者能把自己的思想搬到这个媒介上,也是其他人能干嘛,占更大多数的curator能干嘛?如同当年的网站,只读之后,如何可写?

Q3: dataverse=可编程_?_

数据和NFT的关系是什么?

数据不是结果,不是最终产出的东西。它是你在网络上付出的时间和你与它互动的过程,你的注意力的“足迹”。

这听起来有点抽象,就好像我的注意力👀也是个人,它去网络的各个地方游荡,去某个blog那驻足了一下,去某个JPG那献上了掌声,去某个视频那兴致勃勃地嗑了一下午瓜子儿…,这一系列的足迹都被记录在案。

第二个观点是,NFTs是自带语境的、可以连接成知识图谱的媒体。

杰西写了一篇文章,引用了10个NFT,这些NFT都不只是一个个JPG或视频,而是带有上下文的关系,他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关系网。就好像是一篇结构化的论文,每一个引用的参考文献都清楚的标注在文章的最后面,作者、页码、作品、刊物、时间等等。

在这种情况下,NFT就是结构化的数据,它就包含作者、页码、作品、刊物、时间等描述,它在全球媒体登记薄上[2]就应该是这样登记的。于是,任何一个人想要「引用」的时候,她可以做两件事:

  • 第一,直接引用。你甚至不用拥有这件作品的所有权,因为你的每一次引用都是一次传播行为(即实现了,让更多的人看见这个效果)。越来越多的人传播,原作品的价值理应不降低
  • 第二,征询原作者的认可,然后这个叠加了各种思维乐高的作品将成为一个新的NFT,包含着你与其他🧠的联系 Chris Dixon说,网站早期的拟物性下只是对互联网的数字化改编,它从只读到可写经历了10年的迭代。代币现在仍然处于拟物性中,所以问题在于,如何可写?

代币赋予用户产权:拥有互联网的一部分的能力。——Chris Dixon 不论是token还是NFT,都在给用户灌输产权的意义,拥有互联网一部分的能力。

但我们再进一步想,引用和链接互联网的能力呢?互联网本身是一个网络,但仍是以个体为单位的,链接着人和人的思想。如果代币是数字基元,那她还原的就是思想的网络和人的网络。

就像github中你有多少次被fork,论文中你的论文被多少人引用一样,在代币经济中,互联网上任何一个人产生的想法都有可能被另一个人引用,然后

人实现了链接,价值实现了链接。

Curation这层就是干这事儿的,比如我在视频里引用了一些艺术家NFT作品,并且把它们curate到我的个人空间去了。然后我把这件作品mint成一个新的NFT,就成了

知识编程

引用之前翻译的「知识编程」[3] 文章中的观点。

将知识作为一种经济商品,特别难的一个点在于idea的异质性和可无限叠加。显然,在一门学科或技术的早期,语言(和模型)的标准化将是编程成为一个集体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知识编程的重要因素是context,NFT如何将包含时间、空间、文化和社会的属性attributes在代码中呈现出来?

李博给这一段的回复是:

context和graph就是那种可以描述抽象的语言,可以用程序书写。

Q1 : 我想知道程序/代码如何书写context?NFT能怎么实现这一点?

可编程艺术——> AsyncArt

可编程__ ——> Dataverse

我觉得是 knowledge。

群体知识管理(CKM)— 编撰互联网

Ryan 写了篇「Crypto-Collective Knowledge Management」[4] 继续启发着我关于curation的思考,我俩都在想如何让网络上代表个人思想的媒介具有如同乐高的能力:整个网络如何refer to each other?他提出了两种具体的方式。

  • 基于区块(block-based)
  • 基于页面(page-based) 这个模型的一个简单实现是每一个page对应于一个NFT,这也允许所有权交易。比如有种东西叫TokenPage,它应该为所有者提供一个强大的功能:确定一个主题下的知识结构

啥意思呢?就好像确定一个格式后,人们就去搞了,就像词根,一个词根确定后很多衍生词就围绕它出现了,就算遇到新词不认识看到词根也能猜个大概其。这样说来,Loot就开启了NFT的这种叙事,比如它的衍生品lootlang就是在围绕它设计语言。

Julian Jaynes在《二分心智的崩塌:人类意识的起源》中对语言进化的论述也很有趣:

语言必须使人对事物和人的关注发生巨大的变化,因为它导致了又一次的大规模信息转移。

个体为单位

我一直觉得,和token不同的是,NFT是individual basis,链接的是以个体为单位的创造力、类似思想等等。现在其实block-based的roam和page-based 的NFT都可以在不同方面实现。

也就是说,我们想采取的方案是,打造roam一样好用的工具,并让个人对自己的注意力行为拥有所有权的媒介切入。但问题是,正如Chris Dixon所说,如同当时网站的只读阶段,没到可写的程度[5] 。NFT还处于skeuomorphic拟物阶段,native属性的应用场景还没有爆发。

Q2: 就是说,现在欠的火候是,NFT到底能干嘛,不仅是创作者能把自己的思想搬到这个媒介上,也是其他人能干嘛,更多的curator能干嘛?如同当年的网站,只读之后,如何可写?

写在最后…

References

[1]https://twitter.com/JESSCATE93/status/1441042689999314954

[2]https://twitter.com/jessewldn/status/1301673261038739456

[3]The Explicit Economics of Knowledge Codification and Tacitness by Robin Cowen

[4]Crypto-collective knowledge management by Ryan

https://docs.google.com/document/d/1j2bFTP_XJV59P3Cqyd626beE0s5b9eSy1fjrgx4zCnY/edit

[5]Tokens are a new digital primitive, analogous to the website by Chris Dixon

https://cdixon.mirror.xyz/0veLm9KKWae4T6_H3siLpKF933NSdC3F75jhPQw_qWE

Join Newsletter
Get the latest update of Fat Garage !

“The void I saw in the future was no longer a liability, but the greatest opportunity.”

Written by Jessie LI (李格)
致力于推进跨地域的文化技术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