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欢迎来到,思维的吃播时代

Jessie LI (李格) Jessie LI (李格) Follow Jan 03, 2021 · 1 min read
欢迎来到,思维的吃播时代

某天下午,Conor在Twitter上发了一个Youtube直播 预告,就开始自己的无声roaming——“直播记笔记

图片

这让我发现了视频Live的一种别样吸引力:记录连续的思考,在公众面前教·学

没有预设脚本,不聊打折带货,可以没有声音,可以没有观众,只有咔咔的敲击键盘声,来记录自己思考的痕迹。这好像是一个漫游连续剧,你很难猜到主人公接下来要做什么。

但是,好有趣啊。

Live的营养

思考模型(mental model)

我也会看一些非常有用的视频和播客,更多是技能性的增强。但这种live coding为我打开了另一道门——学习别人的思考模型(mental model),有创造力的人是怎么思考的?为什么比你的学习能力更强?更能找到事物之间的联系?

比如Conor那个长达3小时的「实时Live记笔记」的视频,我会当做“吃播”一样,在餐饭闲时看一点,拌饭效果不亚于麻辣香菇酱。

图片

这其实完全不同于#手把手教你 # N天速成 这样的快餐形式,一个人是如何思考的,不是定制出来为了迎合大众的东西,是他自己想要解释给自己的东西。比如我可以做科普,科普也很有用,但是科普短片中的我不是“思考模式”下的我。

发现最好的research partner

我最近也录了一些live roaming的视频 (文末),记录学的东西、读的文章和书以及漫游的想法。完事后自己回看,竟然有种旁观者看一个博主在讲东西的感觉,有的地方我觉得她在瞎扯淡,有的地方我觉得她做的挺好。

在这里举两个例子,你可以感受一下我说的意思。

清华:live coding 来讲机器学习

好友清华一直在研究机器学习和语义,他最近做了一些live coding来分享自己在这方面的专注,就算我看不懂很多代码的部分,但是完全不妨碍对这样的话题感兴趣,毕竟它和你熟知的东西息息相关,你可能用过知乎,有道翻译,或者最起码用过百度,所以你可能会好奇:机器是怎么和人对话的

你可能不一定非要懂技术和它是怎么实现的,但你可以了解技术可能可以做什么。

Jessie:live roaming 用文本进行大脑编程

我最近在学习zettelkasten笔记法,于是做了一些live roaming去实践这种方法,同时也是因为闺蜜想了解我每天在吹逼的roamresearch到底是什么样的存在。

图片

捕捉新的idea

这种live roaming 会让你不断的发现新的idea,并且以直观的形式记录下来。一般的直播往往带有很强的公众目的性,其实是很难保持专注的,对一些人来说就形成了所谓的“包袱”,对一些没有包袱的人一般是「大众想听啥我就说啥」。

但我觉得,人们真正宝贵的东西,其实是不会跑到大街上叫卖的,比如好的idea,回忆、隐私等等。这些东西只能放在相对私密的朋友社交圈的一些角落,这也是微信视频号和以陌生人社交为特色的抖音号目前来看的最大不同。

有点扯远,举个我在live roaming时发现新idea的例子。我昨天在用roam搭建网站的时候,突然发现roam中的smartblock中命令可以(在非编程的状态下)实现网页交互的效果。也就是说你不用会代码,就可以做一个交互式的网站。然后我当即就把这个idea录了下来,发给smartblock的创始人Chris,Chris说你666啊,我都没想到还可以这样玩🤣 。

图片

请准备好,迎接思维吃播时代

在这个时代,在疲劳了满屏食物的吃播的时候,看一些思维的吃播好像也挺有意思的。所以不妨换一个角度看视频,去收集和抽象一些mental model,从中找到很多相似的或是极为差异化的大脑模型,它能帮我完善更本质的东西——怎么独立思考、怎么有效学习、怎么联系事物。而不是喂我吃已经被咀嚼、毫无营养甚至有毒的食物。

我觉得向优秀的人学习,不是局限在怎么写一段代码,怎么读一本书,更重要的可能是学习这个人mental model中适合你的部分,“他”怎么写出你想要的代码,“她”怎么写出你想要的文章,对自己的启发是什么。

最后在胖车库小声的叫卖一下,如果你对我的live roaming视频感兴趣(反正我自己拌饭是挺香的;),打赏8.8元并在留言区留下你的邮箱。我会邀请你到我的loom space,我可能有时候采个蘑菇,分析个经济模型,或垒个智慧区块啥的。

图片

Join Newsletter
Get the latest update of Fat Garage !

“The void I saw in the future was no longer a liability, but the greatest opportunity.”

Written by Jessie LI (李格)
致力于推进跨地域的文化技术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