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链上数据可视化的演进,从宏观到微观

Jessie LI (李格) Jessie LI (李格) Follow Dec 08, 2021 · 1 min read
链上数据可视化的演进,从宏观到微观

我之前写过很多次数据艺术家takenstheorem的作品,从宏观上去呈现以太坊链上数据。以一种艺术作品的方式,把比特币的扩张、以太坊社区的繁荣、opensea等NFT市场的交错迭代,娓娓道来。

艺术归艺术,有时候执着于惊叹数据(的创造物)很美的同时,也不禁想一些更实在的问题:当我们扒开这艺术品一层层的线条,那些没有被刻意放大的细节中,似乎“隐藏”着一个和你我非常相关的世界。

visual from takenstheorem

换句话说,我们退到微观想想,他可视化的每一条数据,都是什么?

Open data

jessiehuade.notart

和李博最近的聊天让我开始思考open data。不可否认(也不可避免)的是,区块链让一切的链上行为暴露在太阳底下。

digital universe is for people to move their lives into, which has to be on the blockchain to make it Neutral

1)从每一条链上的transaction都可以被看见:

ethers can

2)到每一条链上的transaction都可以被解读或标记:

tokenview的数据监测,用于指导交易,或预测市场。

nansen.ai的smart money就是根据一些链上行为,人为的给打标签(定义属性)。每个钱包变得有个性了,比如什么样的属于“巨鲸”,什么则属于“躺平”等。

nansen.ai

3)再到针对每一个钱包地址的更细节的可视:

Debank几乎成了一个链上交易行为追踪器

debank.com

链上注意力>链上行为

这种链上数据可视化的步伐,因为NFT的出现,从单纯的金融行为蔓延到了创意和社交活动中。链上注意力所触及的东西>=链上交易行为。

代表注意力的数据有

•purchase and sell on opensea or other NFT marketplace (收藏行为)

•curation among/across marketplaces(显示出偏好数据) 

这种注意力数据可视化,以Loop&Dataverse工具组合为例。Loop是以社交流(图谱)的方式,将NFTs的所有权转移以一种社交关系的方式呈现出来。你可以理解为一个NFT的公开twitter流,每一个钱包地址相当于一个twitter账户,你可以关注特定钱包地址(ENS)的NFT收藏动态。

useloop.app

而Dataverse则是一种相对克制的形式,触及人和链上原生数据的关系(人的注意力与链上原生数据– NFT的交互,即curation的过程)。这个过程虽不直接上链,但是构成了我们重要的注意力数据。

dataverse.art

链上数据可视化带来的思考

我是这样考虑这个问题的,首先,OpenData趋势一定是不可阻挡的,在这个方面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进来做事,也就是说将来每个人在链上的行为或注意力、每个人的digital identity会变得越来越清晰。那这会引发两种(可能更多种)需求:

1) Financial privacy 涉及金融财产数据的隐私保护

2) Onchain behavior as CV 社交/会行为数据被多元、精细化解读。简单举几个例子,比如像

    •支持gitcoin的public good 🏷️

    •参与DAO governance(cast 🗳 voting)

    •参与NFT社区的身份认证与交集。像discord里面Collab.Land, guild这样的身份认证组件非常值得关注

collab.Land

说到组件,这种精细化解读很可能通过组件相互组合的形式。

数据在可视化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小的组件,每个组件将承担一部分可视化的功能。比如POAP is for participation visualization——参与程度的可视化,也就是将这部分链上数据解读为“参与性”。同样的道理,不难想象还会有其他方面的解读,比如随便想:

* for correlation vis——看看你和不同链上群体的相关性
* for governance(voting)——看看你参与治理的程度如何
* for kindness(maybe No. times donations)——看看你有多善良;)
* for energy proof (an onchain user who tries everything)

总之,链上数据就在那里,将会出现越来越具象化的各种组件,让我们的digital identity越来越具体,也让我们的注意力得到各式各样的证明。数据将都将因为不同的目的被赋予意义和有趣的归属。

与此同时,这些可视化组件可以被不同平台集成,比如Guild集成了POAP。

Guild.xyz

再比如Galaxy要做onchain Credentials(链上Linkedin)的标准,但具体不知道他指的「可操作」的数据是啥。

galaxy.eco

写在最后——链上CV

既然「被看到一切」已成事实,不如将它转化为某种积极的思考和行动。其实想想,我们已经在无时不刻的塑造着自己的链上CV了,将来的竞赛不是有限游戏下的招聘找工作(fill the position),而更像是一种升级加buff,不断地提升、学习,然后proof 技能、学习,这过程本身即在获取财富。

而开放数据便是这过程的证明、流动可见而开放的资源,而且属于每一个人(ownership)。就像前面说的,每个人的digital identity就可以由各种各样的组件拼成。出于不同的目的,这些组件可能定义着同一个数据的不同属性。所以这就不存在垄断一说。

藤田翔的插画(日)

人们会根据某种purpose去收集数据,同样的这些数据也会围绕着这些purpose形成,这其实会是一个很大的由大众驱动的推荐算法的迭代过程。

比如我是一个公益组织,我们是一个保护鸟的这样一个DAO,然后我想找到这样的人,他们需要有一些链上行为属性:  

#给gitcoin上类似的public good捐过钱 

 #收藏了或like了鸟🐦主题的NFT 

#ENS注册名称关于charity

那将来也许会这样,人们因为一个purpose去收集数据,暂且不说是交易还是怎么着,但一开始可能这些purposes就非常关键。我们小伙伴最近真的很关注鸟;)

birdDAO propos-ing by tongyu

我们每个人确实已经处在这个无限游戏中了,至于digital identify的完善能够做什么,将是下一篇文章讨论的话题。

reference

[1] https://decrypt.co/resources/what-is-snapshot-the-decentralized-voting-system

[2] https://debank.com/ 

[3] https://www.nansen.ai/research/why-the-smart-money-matters-more-in-crypto?utm_source=twitter&utm_medium=blog

[4] useloop.app

[5] https://galaxy.eco/ 

[6] https://alpha.guild.xyz/dao-masters

提到的项目仅仅为我看到并关注的,非常不全面,也欢迎大家帮我补充~

Join Newsletter
Get the latest update of Fat Garage !

“The void I saw in the future was no longer a liability, but the greatest opportunity.”

Written by Jessie LI (李格)
致力于推进跨地域的文化技术交流